首页

我爱原味网坐脸踩踏

时间:2025-05-25 06:34:22 作者:中国茶对外展现“新滋味” 浏览量:13766

5月21日,炒茶者展示传统炒制技艺。当日,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浙江杭州开幕,各地茶商集中展示各式茶饮、茶具等,吸引民众参观。 王刚 摄

  中新网杭州5月23日电(王逸飞 吴君毅)作为中国唯一的国家级茶叶专业展,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(下称茶博会)正在杭州举行,吸引全球数十个国家(地区)的参展商、采购商参加。茶博会上,风靡全球的中国茶通过诸多“新意”的展现,让全球茶人感受着其“新滋味”。

  “新滋味”体现在“新人”。茶博会开幕首日举办了浙江省龙井茶炒制技能大赛,大赛除设置“巅峰组”外,还设置了年龄要求为35周岁以下的“新锐组”,有20位“90后”“00后”选手参加。

 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茶叶首席专家陆德彪介绍,这样的组别设置是为更好传承龙井炒制技艺、培养后备人才。“龙井茶品牌是文化品牌,守好品牌关键要培养年轻人。”

  18岁的韩欣怡是大赛中最年轻的选手,2022年起学习炒茶。在开放式的场地中,其凭借熟练的炒制手法吸引许多中外观众围观。“能与这么多前辈同场竞技有很多收获。”她说。

  年轻茶人的不断涌现,正为中国茶的传承发展带来新活力。以杭州的西湖龙井为例,去年,有356名新生代茶人参加该市组织的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技艺集训,杭州全年新增西湖龙井茶高级炒茶技师19名、炒茶技师72名。

  “新滋味”体现在“新品”。

  在茶博会首设的“新茶食·新茶饮”主题展区,浙江一茶企展示了其茶啤产品。企业工作人员朱梦迪介绍,“这款茶啤是330毫升的,加入了茉莉花茶和安吉白茶。安吉白茶口感本身比较鲜爽,氨基酸含量较高,茶香和酒香相结合,可以让更多年轻人喜欢茶。”

  以茶叶提取物为核心成分、将茶多酚的抗氧化功效融入护肤与彩妆的茶化妆品,清幽茶香的车载香薰,安神助眠的茶香枕,用茶粉制作的各色茶饼干、茶月饼……茶博会期间,中国企业的一件件“新品”吸引着众多年轻人的目光。这种茶应用边界的不断拓展,也成为中国茶产业活力、茶消费潜力的体现。

5月21日,人形机器人为参观者送茶产品。当日,第七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浙江杭州开幕,各地茶商集中展示各式茶饮、茶具等,吸引民众参观。 王刚 摄

  “新滋味”体现在“新技术”。

  “我们把它称作‘东方咖啡机’。”在一款智能抹茶机前,研发企业工作人员石士帅介绍,它可在1—2分钟内自动制作一杯抹茶、抹茶拿铁等,熟练的茶艺师制作同样一杯要花约5—7分钟。“我们希望通过把宋代点茶等茶文化与科技相融合,让消费者轻松品味到宋代的味道。”

  在茶博会现场还能看到端着茶盘展示茶点的人形机器人,用来运输茶叶鲜叶的机器狗等。当下,这些机器人正越来越多出现在中国各地的“茶场景”中。

  如不久前的春茶季,杭州余杭企业生产的机器狗就成为当地径山茶的“搬运工”,负责将茶农采摘的茶叶运至山下集散点。该机器狗单次可载重20千克,并以每秒1米的速度完成运输,让采茶工作效率提升3倍以上。

  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预计,2025年中国茶园面积将突破5300万亩,总产值约3300亿元,全产业链总体规模约1.13万亿元。如茶博会的主题——“茶和世界 共享发展”,充满“新滋味”的中国茶,有望为全球茶经济带来更多发展动能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智能向善 责任共担!第三届全球媒体创新论坛在京举行

3月8日电 今天(3月8日)上午,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二场“部长通道”在人民大会堂举行,民政部部长陆治原接受采访。

四川峨眉山景区人气持续高涨再迎“客满”

长沙8月31日电(夏冰心 李澜)近日,62岁的王嗲嗲感觉左髋部持续疼痛,腹部胀痛、食欲下降、大便性状改变,便来到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。

探访新疆兵团外贸企业:订单不断生产忙

自2017年“千年秀林”栽下第一棵树以来,雄安新区已累计造林47.8万多亩,森林覆盖率由新区设立前的11%提升至34.9%,“300米进公园、1公里进林带、3公里进森林”正逐渐成为现实……从幼苗到树林,“千年秀林”是“千年大计”的秀美起笔,更是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生动例证。

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

在无锡市滨湖区,拈花湾2024戏曲生活季浪漫上演,系列主题快闪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,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;在南京市江宁区,“焰遇园博园•2024国庆特别版”亮相江苏园博园,主办方通过创新的系列文旅活动,为市民游客带来一场视觉与听觉的艺术盛宴,观众仿佛置身于一场跨越星际的奇妙旅行之中;在南京市玄武区,2024年秋花秋实展在玄武湖公园拉开帷幕。活动期间,150件盆景向市民游客集中展出。本次集中展出了五针松、黑松、大板松、罗汉松、雀梅、榆树等精品盆景。

中国移民管理警察近半年缴毒4.5吨 遏制境外毒品内流

3月15日,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、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、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了《车城融合发展年度报告(2023)》,其中的指数测评内容涵盖国内的23个城市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